1、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审查企业是否按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这包括管理体系的文件化质量,如体系文件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
2、机构与职责:审查企业内部是否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是否清晰合理,这有助于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资源管理:审查企业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以及这些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
4、基础管理:审查企业的知识产权基础管理工作,如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维护、评估、保护等环节的管理情况,这有助于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实施与运行控制:审查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实施与运行控制情况,包括制度执行、流程控制、记录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有助于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6、绩效评价与改进: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知识产权绩效评价机制,以及是否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单元表格
审查内容 | 具体要求 | 审查方法 |
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 查阅体系文件、访谈管理层和相关人员 |
机构与职责 | 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清晰 | 查阅组织架构图、职责说明书等文件 |
资源管理 | 配备必要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并有效利用 | 审查资源配置情况、财务预算等资料 |
基础管理 | 做好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维护等基础管理工作 | 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数据库记录等 |
实施与运行控制 | 确保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实施与运行控制有效 | 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流程控制记录等 |
绩效评价与改进 |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 查阅绩效评价报告、改进措施及实施效果等 |
相关问题与解答
1、问:贯标审查中如何判断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
答:在贯标审查中,判断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审查管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看其是否覆盖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文件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检查体系运行的记录和证据,如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评估等环节的记录是否完整、准确;通过访谈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认识和执行情况;观察体系的实际运行效果,如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有所提升,以及是否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果以上方面都表现良好,则可以认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有效运行的。
2、问:贯标审查中对于企业的资源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贯标审查中对于企业的资源管理有以下具体要求:企业应配备必要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包括足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支持等;这些资源应得到有效利用和管理,以确保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计划和预算方案,确保资源的充足性和合理性;还应建立资源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来支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