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石,而在这庞杂的网络世界中,域名系统(DNS)如同一部无声的电话簿,负责将我们熟悉的网址(如www.google.com)翻译成机器能够理解的IP地址,当这一基础服务被恶意利用时,便会滋生出一种隐蔽且危害巨大的网络攻击——“电信DNS挖矿”,这并非简单的个人电脑中毒,而是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深层侵蚀。

什么是“电信DNS挖矿”?
“电信DNS挖矿”是一种高级别的网络攻击行为,攻击者并非直接攻击用户的个人设备,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入侵或影响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如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的DNS服务器,一旦控制了这些关键节点,攻击者便能对数以万计的用户进行流量劫持,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
JS脚本注入挖矿: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当被劫持的DNS服务器响应一个用户的域名解析请求时,它不仅返回正确的IP地址,还会在返回的HTML数据包中悄悄插入一段JavaScript挖矿脚本,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访问任何网页,其浏览器或电脑的CPU资源都会被强制调用,为攻击者“挖掘”门罗币等加密货币,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电费增加。
-
DNS劫持至挖矿服务器:这种方式更为直接,攻击者将特定域名的解析结果篡改,直接指向一个由他们控制的、植入了挖矿程序的恶意服务器,用户在访问被篡改的网站时,实际上访问的是这个伪装的挖矿服务器。
这种攻击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规模化”和“隐蔽性”,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几乎无法察觉,只会感觉电脑莫名其妙地变慢、发热,由于攻击源头是ISP层面的基础设施,个人用户层面的安全软件往往难以察觉和拦截。
攻击的实现路径与多维危害
攻击者要染指电信级别的DNS服务器,绝非易事,通常需要利用运营商网络中存在的漏洞、配置不当,或是通过精准的APT攻击渗透进其内部网络,一旦成功,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 对用户:最直接的感受是设备性能的显著下降,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都会出现卡顿、发热加剧、电池续航锐减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使用体验,长期下来还会缩短硬件寿命,更严重的是,这种劫持行为本身就是对用户隐私和安全底线的一次挑衅。
- 对运营商:DNS服务的公信力是其业务的基石,一旦爆出“DNS挖矿”丑闻,将对其品牌声誉造成毁灭性打击,引发大规模的用户信任危机,它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和法律诉讼。
- 对整个互联网生态: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互联网中立、开放的原则,当一个基础性的、值得信赖的网络服务被用于牟利时,它会动摇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根基,使得网络信任链条变得脆弱不堪。
如何识别与防范?
面对这种“高级”威胁,普通用户虽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依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识别与规避。
识别方法: 最明显的迹象是设备在非高强度使用状态下(如仅打开一个静态网页),CPU占用率依然长时间保持高位,用户可以通过任务管理器(Windows)或活动监视器(macOS)查看,如果发现浏览器进程异常消耗资源,则需要提高警惕。
防范策略: 主动更换DNS服务器是防范此类攻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与其使用运营商自动分配的DNS,不如手动设置为更安全、更可靠的公共DNS服务。
| 层面 | 识别方法 | 防范策略 |
|---|---|---|
| 普通用户 | 设备无故卡顿、发热;浏览器CPU占用率异常。 | 手动更换公共DNS(如Cloudflare的1.1.1.1、谷歌的8.8.8.8);安装具备挖矿脚本拦截功能的浏览器插件或安全软件。 |
| 高级用户 | 通过开发者工具(F12)检查网页源代码,寻找可疑的JS脚本(如coinhive.min.js);使用Wireshark等工具分析网络流量。 | 除了更换DNS,还可配置代理、VPN,并在路由器层面屏蔽已知的挖矿域名/IP地址。 |
| 企业/ISP | 监控DNS服务器的解析日志,发现异常解析模式;监控系统资源消耗,警惕非正常峰值。 |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加强内部网络安全防护,实施最小权限原则;部署DNS安全解决方案(如DNSSEC)。 |
“电信DNS挖矿”是网络黑产向基础设施领域扩张的明确信号,它要求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终端设备的防护,更应提升对网络链路中各个环节安全性的关注,作为用户,养成更换可信DNS的良好习惯,是构筑个人网络安全防线的重要一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我的电脑最近总是很卡,CPU占用率很高,一定是被DNS挖矿了吗?

解答: 不一定,电脑变慢和高CPU占用率是多种问题的共同症状,DNS挖矿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其他常见原因包括:1)同时运行的程序过多或开启了大型软件;2)电脑感染了其他类型的病毒或恶意软件;3)系统垃圾文件过多,硬盘空间不足;4)硬件老化,如散热不良导致CPU降频,您可以首先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具体是哪个进程占用了大量资源,如果是浏览器进程,在关闭所有网页后依然很高,那么挖矿脚本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最好的排查方式是进行一次全面的病毒扫描,并尝试更换公共DNS(如1.1.1.1)看看问题是否解决。
问题2:使用公共DNS(如1.1.1.1或8.8.8.8)是否就绝对安全了?
解答: 使用公共DNS能极大提高安全性,可以有效防范来自运营商层面的DNS劫持挖矿,但它并非万能的“护身符”,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公共DNS保护的是“域名解析”这一环节,确保您访问的网址被正确解析,如果风险来自其他方面,公共DNS也无能为力,1)您访问的网站本身服务器被入侵,网页被植入了挖矿脚本;2)您下载并运行了携带挖矿病毒的软件;3)您的路由器或家庭网络被黑客入侵,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换公共DNS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但仍需配合良好的上网习惯、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使用可靠的安全软件等综合措施,才能构建更全面的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