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范围
地域范围:商标权的保护通常在注册国或地区范围内有效,一旦商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注册,商标权人就享有在该地域内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权利。
商品或服务类别: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仅限于注册时所指定的商品或服务类别,每一个商标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类别归属,只有在该类别范围内的使用才受到商标权的保护,一个注册在服装类别的商标,不能随意用于食品领域。
近似标识:如果他人使用的标识与注册商标在文字、图形、颜色等方面相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或误认,那么也会被认定为在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内。
2、保护方式
行政保护:国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经济侦查部门主动行使权力对主管辖区内发生的假冒注册商标、商标侵权案件进行依法查处。
司法保护:企业、个人向上述两个权力部门举报商标违法、犯罪行为或由相关商标使用权人向法院起诉商标侵权。
3、保护期限
在我国,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之后,需要另外缴付费用,即可对商标予以续展,次数不限,续展要在规定的续展期内办理。
4、注意事项
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仅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任何形式的自行改变均不受法律保护。
企业应密切关注《中国商标网》等权威信息发布,对涉嫌与本企业的在先权利相冲突的他人申请注册或已经注册的商标,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商标异议或争议申请。
企业应充分利用销售网点作为商标维权阵地,主动培训相关销售人员,通过销售人员加强周边市场巡查,及时发现侵权线索,提高维权效果。
企业发现他人涉嫌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时,应及时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搜集并以公证方式固定下列证据:侵权商品及商标标识;销售合同及凭证;生产、销售、贮运场所照片;其他有关证据。
企业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应向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并提交投诉书、主体资格证明、侵权证据等资料。
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向海关总署申请商标知识产权备案,加强进出口环节的商标保护。
企业可通过申请认定驰名商标,扩大商标保护范围,提升商标保护强度,驰名商标的认定有行政、司法两种途径。
企业应实施风险控制,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商标专用权预警机制,制定应对商标专用权纠纷方案。
企业可依托律师事务所、商标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或相关行业协会的法律优势,整合资源,增强保护实效。
5、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果一个企业在中国大陆注册了商标,但未在港澳台地区注册,在港澳台地区是否受保护?
答案:对于在港澳台地区没有注册但已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商标,仅在当地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可以受保护,否则以注册在先原则,谁先注册就保护谁。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商标是否构成侵权?
答案: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