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相似是指两个作品在表达方式、创作内容和传达主题等方面的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以下是关于实质相似的详细说明:
1、表达方式:判断两个作品的表达方式是否相似,主要看它们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相似度,如果两个作品在这些方面的表达方式非常相似,且容易引起混淆和认为是同一作品,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2、:著作权法只保护思想的表达,不保护被表达的思想,在认定两部作品是否实质性相似时,应以两部作品中的表达为对象,即对比的是表达,认定是否相似是认定两部作品的表达是否相似,而非其他。
3、传达主题:所谓实质性相似既指权利人整部作品与被诉侵权作品整体对比上构成相似,也包括只是两部作品中部分相似,甚至只是很小部分相似,只要该相似部分已构成独创性表达。
4、判定方法:目前业界对于“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方法主要有普通观众测试法、抽象测试法和内外部测试法,普通观众测试法是以普通、理性的观众角度对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做出判断;抽象测试法则是通过思想、表达二分法进行层层抽象,然后将作品中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部分过滤掉,最后将剩余的部分进行比较;内外部测试法更像是抽象测试法与整体观感法的结合。
5、法律依据: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并没有采用“实质性相似”这一概念,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通常会使用“实质性相似”作为作品是否侵权的标准,并基于此作出判决。
6、注意事项:在进行具体的实质性相似的比对过程中,需要考量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从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出发,实质性相似应当是作品中独创性表达的相似;二是关于实质性相似中实质性的判断,需要考虑独创性保护原则、整体性原则、重要性(质量)原则、比例(数量)原则以及公众(受众)感知、欣赏体验原则等。
7、例外情形:在进行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时需要注意五种例外情形:属于思想范畴、具体的表达不同、公知领域(公有素材)/客观事实、通用/标准/必要场景以及有限/唯一表达。
实质性相似是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