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同侵权是指在没有直接复制知识产权作品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方式制造、销售或传播与原作品具有相同或极其相似效果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侵害了原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一、等同侵权的定义和特征

1、等同侵权定义:等同侵权是指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在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方面有所不同,但如果对应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则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仍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
2、等同侵权的特征
产品或服务的相似性:等同侵权的产品或服务在外观、功能、材质等方面与原作品高度相似,这种相似性是判定等同侵权的重要依据。
市场竞争关系:如果被诉侵权行为对原作品造成了市场冲击,削弱了原权利人的市场份额和商誉,那么可以认定存在等同侵权。
侵权行为的恶意和过错:如果侵权方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导致等同侵权,但仍然故意进行侵权行为,那么可以认定存在等同侵权。
二、判定等同侵权的方法
1、相似性判断:相似性判断是判定等同侵权的首要步骤,在相似性比较中,需要综合考虑作品的外观、功能、材质、销售渠道等因素,还应避免过于狭隘的相似性标准,综合考虑作品的核心要素和整体印象。
2、市场竞争关系:判定等同侵权还要考虑侵权行为与原作品的市场竞争关系,如果被诉侵权行为对原作品造成了市场冲击,削弱了原权利人的市场份额和商誉,那么可以认定存在等同侵权。

3、恶意和过错:判定等同侵权还需考虑侵权行为的恶意和过错程度,如果侵权方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导致等同侵权,但仍然故意进行侵权行为,那么可以认定存在等同侵权。
4、技术特征的划分:技术特征的准确划分,是等同侵权判定的前提条件,技术特征是指技术方案中能够相对独立地实现一定的技术功能,并产生相对独立的技术效果的最小技术单元。
5、“三基本一联想”的判断方法:“三基本一联想”,即与技术方案相应的技术特征对比,采取了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了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了基本相同的效果;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便能联想到技术特征。
6、适用规则:等同侵权适用全面覆盖原则,即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三、相关司法解释和案例分析
1、中国的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等同特征的定义,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美国的相关判例:在美国,法院认为存在两种基本的专利侵权模式:(1)相同侵权(字面侵权,literal infringement);(2)司法创建的等同侵权(doctrine of equivalents)。
四、完善等同侵权判定方法的建议
1、确立统一的标准:为确保判定等同侵权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应确立统一的标准,明确相似性的比较范围和市场竞争关系的判定标准,避免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

2、强化法律保护:为了有效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力度,通过提高知识产权的维权成本,打击恶意侵权行为,有效减少等同侵权的发生。
3、加强证据保护与鉴定:在等同侵权的判定中,证据保护与鉴定是关键环节,应加强证据的收集、保护和提供,建立健全的鉴定机制,确保判定依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五、相关问题与解答栏目
问:如何区分等同侵权和相同侵权?
答:等同侵权和相同侵权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于相同侵权,由专利的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确定专利的保护范围;对于等同侵权,专利的保护范围是对上述字面范围的适当扩展的范围。
问:等同侵权的判断是否需要考虑侵权行为的主观恶意?
答:是的,判定等同侵权还需考虑侵权行为的恶意和过错程度,如果侵权方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会导致等同侵权,但仍然故意进行侵权行为,那么可以认定存在等同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