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类别繁多,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广泛范围,以下是对工业品类别的详细分析:

1、按生产目的分类
工业中间品:这些产品通常用于进一步加工或制造,例如原辅材料、零部件等,如阀门、管件、仪表等。
最终工业品:主要用于工业或工程,但也可能是民用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
2、按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分类
材料和部件:完全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最终产品的那些物品,如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和部件。
资本项目:辅助生产进行,其实体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通过折旧、摊销的方式部分转移到最终产品之中的物品,包括装备和附属设备。
供应品和服务: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较低、消耗较快的那类物品。

3、按部门分类
冶金工业:涉及金属的开采与加工。
电力工业:涉及电力的生产与供应。
煤炭和炼焦工业:涉及煤炭的开采与加工。
石油工业:涉及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化学工业:涉及化学物质的生产与加工。
机械工业:涉及机械设备的制造与维修。

建筑材料工业:涉及建筑材料的生产。
森林工业:涉及木材的开采与加工。
食品工业:涉及食品的生产与加工。
纺织、缝纫、制革工业:涉及纺织品的生产与加工。
其他工业:涉及其他各种工业活动。
4、按性质分类
轻工业: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如食品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皮革制作等。
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如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等。
5、按主导因素分类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工业,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
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或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工业,如啤酒、家具制造业等。
动力导向型工业: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企业为降低成本,把工厂建在能源供应量大的地方,如电解铝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如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水平,并适合操作机器的工人才能上岗生产的企业,如电子制造工业、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6、按国家标准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制造业分为31个大类,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
工业品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生产目的、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部门、性质、主导因素以及国家标准等,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工业品的特性和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