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同侵权是一种在专利法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主要指的是被诉侵权技术方案虽然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某一或多个技术特征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实质上属于等同的特征,从而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下面将详细说明等同侵权:

1、法律基础
相关司法解释:
2001年7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7条。
2010年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6、7条。
2015年2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修正第17条。
2016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6、8、10、12条。
等同原则的定义:

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2、判断原则
四要素:
以基本相同的手段。
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
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适用全面覆盖原则:
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功能特征的等同:
对于发明权利要求中的非发明点技术特征、修改形成的技术特征或者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如果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修改时明知或足以预见到存在替代性技术特征而未将其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在侵权判定中,权利人以构成等同特征为由主张将该替代性技术方案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不予支持。
4、实务操作中的误区:
等同对象的争辩:
等同到底是指被控侵权技术方案中的某一技术特征和专利技术方案中的对应技术特征之间的等同,还是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和专利技术方案之间的整体等同?应将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和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逐一的对比。
等同原则判断时间的争论:
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是否等同的时间点,应当以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日为界限。
5、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公司申请了一项涉及某种机械设备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中明确描述了设备包括一个特定材料的部件,后来,另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类似的设备,但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尽管材料不同,但这种替换并未改变设备的功能和效果,且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轻易想到这种替换,法院可能判定后者的行为构成等同侵权。
案例二:
某项专利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其权利要求中规定了特定的电路连接方式,被告生产了一种电子装置,其电路连接方式有所不同,但实现了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为这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是惯常替换,那么可能构成等同侵权。
6、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等同侵权中的“基本相同”?
答:“基本相同”是指在技术特征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即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在手段、功能和效果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以至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联想到两者可以相互替换。
问题二: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等同原则?
答: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存在差异,也不适用等同原则,如果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修改时已经明确排除了某些替代性技术特征,或者这些替代性技术特征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存在但未被纳入专利保护范围,那么在侵权判定中就不能以等同为由将这些替代性技术特征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等同侵权是专利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允许法庭在判定侵权行为时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相同,而是可以扩展到实质上等同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平衡专利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激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