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4

Good Luck To You!

什么是专利创造性,如何判断其具备创造性?

专利创造性,又称非显而易见性,是专利授权的核心条件之一,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或者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这一标准旨在确保只有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案才能获得专利权,避免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逻辑推理或常规实验即可获得的方案纳入专利保护范围,从而平衡专利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从法律层面看,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明确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任何技术,包括专利文献、科技论文、产品信息等。“实质性特点”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能直接、唯一地从现有技术中得出构成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全部技术特征,即发明不是显而易见的;“进步”则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优点,如性能提升、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或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等。

什么是专利创造性

判断创造性的主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这是一个假想的“虚拟人”,具备所属技术领域普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并应用现有技术中的所有知识,但无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判断过程中,通常采用“三步法”:首先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即与发明技术领域相同、技术问题或技术效果最接近的对比文件;然后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对比文件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及其带来的技术效果;最后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即所述区别特征是否为公知常识,或能否通过组合最接近现有技术和其他对比文件得到,且这种组合是否需要创造性劳动。

在机械领域,若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包含“A部件”和“B部件”的设备,其功能分别为X和Y,一项新发明将“A部件”替换为具有相同功能的“C部件”,并新增了“D部件”实现了Z功能,若“C部件”是本领域已知的替代方案,而“D部件”与“C部件”的组合能解决“设备运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且这种组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产生了协同效应(如Z功能的效果优于A+D或B+D的简单相加),则该发明可能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从而满足创造性要求,反之,若“C部件”和“D部件”均为本领域常用部件,且组合方式仅为常规选择(如根据设备尺寸调整安装位置),则可能被认定为显而易见,不具备创造性。

什么是专利创造性

专利创造性标准的设立,一方面激励创新者投入研发资源,通过解决技术难题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防止专利权过度扩张,避免因保护 trivial改进(微不足道的改进)阻碍技术传播和后续创新,实践中,创造性判断是专利审查和侵权诉讼中的难点,需要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所属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以及现有技术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考量。

相关问答FAQs
Q1:专利创造性与新颖性有何区别?
A1:核心区别在于判断标准不同,新颖性要求专利申请不属于现有技术,即“前所未有”,只要在申请日前未被公开即可满足;创造性则要求“非显而易见”,即不仅要比现有技术新,还要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思维和实验能得到的方案更优,一项现有技术公开了“圆形零件”,若申请一项“方形零件”的专利,可能因形状不同具备新颖性,但如果方形零件只是对圆形零件的简单形状替换,未带来技术效果提升,则可能因显而易见而不具备创造性。

什么是专利创造性

Q2:如何提高专利申请的创造性?
A2: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解决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如行业内未攻克的“卡脖子”技术;二是产生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如组合后产生协同效应(1+1>2);或者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如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需详细说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并论证这些特征如何通过非显而易见的方式解决了技术问题,以及带来的进步效果,必要时提供实验数据或对比案例佐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