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软指的是“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两项政策的合称,是我国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而实施的重要扶持措施,这两项政策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推出,旨在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产业引导等多种方式,鼓励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发展,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面从定义、政策依据、认定标准、申报流程及政策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软件企业认定是指对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解决方案研究、开发、服务的企业进行资格认证,经认定的企业可享受国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两免三减半”(即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还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软件产品登记则是对企业开发的具有版权的软件产品进行备案管理,登记后的软件产品在销售时可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的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税负,促进软件产品的市场推广。
从政策依据来看,双软认定主要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联软〔2013〕64号)、《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9号)等文件,这些政策明确了认定的条件、程序和管理要求,确保政策实施的规范性和公平性,软件企业认定要求企业以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为主营业务,且软件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嵌入式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销售(营业)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40%);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占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发费用金额占研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具有与软件开发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软硬件设施和开发人员等。
申报双软认定的流程通常包括企业自主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公示公告等环节,企业需准备《软件企业认定申请表》、企业营业执照、开发与测试环境说明、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开发能力证明材料(如软件著作权证书、技术文档等)、财务审计报告等材料,通过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管理系统”在线提交申请,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税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公告,最终获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整个流程一般需要2-3个月,企业需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认定失败。
双软认定的政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税收优惠直接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引导企业规范发展,认定过程对企业研发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财务规范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政策鼓励软件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提升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许多地方政府还将双软认定作为企业申报其他项目(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放大政策激励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双软认定并非一劳永逸,企业需在证书有效期内(通常为2年)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交年度发展情况报告,对于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将被取消资格并追回已享受的税收优惠,随着政策调整,双软认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存在交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优政策路径,避免重复申报或政策冲突。
以下是相关问答FAQs:
Q1:双软认定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什么区别?
A1:双软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我国针对不同产业领域推出的扶持政策,主要区别在于适用范围和优惠内容,双软认定专门针对软件产业,要求企业以软件产品开发销售为主营业务,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和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则覆盖多个技术领域,要求企业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比达标等,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15%的税率优惠,软件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申报,部分企业可同时申请两项认定,但税收优惠不得重复享受。
Q2:软件产品登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A2:软件产品登记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软件产品已开发完成并具有版权,能提供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二是产品功能、性能等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三是产品需已在境内销售或销售合同已签订,能提供销售合同或发票等证明材料;四是产品属于《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的软件范畴,不属于盗版、侵权或含有恶意代码的软件,企业需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获得软件著作权后,方可申请软件产品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