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表明专利局已接收申请文件并启动处理流程,但不代表授权成功,后续仍需通过形式审查、实质审查等环节
核心含义
当发明人或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后,经形式审查符合基本要求(如材料齐全、格式规范等),专利局会颁发一个唯一的申请号,此时即视为“受理”,这表明该申请已进入官方审核流程,但尚未获得授权。
✅ 法律意义
要点 | 说明 |
---|---|
临时保护期启动 | 自受理日起至公开前,他人使用相同技术可能构成“抵触申请”,影响其新颖性评价;部分国家/地区在此阶段可主张临时排他权。 |
优先权起点 | 若后续在其他国提交同主题申请,可基于首次受理日主张优先权(需在12个月内完成)。 |
程序合法性确认 | 证明申请符合形式要件,避免因格式错误被直接驳回。 |
📌 对申请人的影响
- 时间节点标志
- ✔️ 确定申请日:以受理日作为判定新颖性、创造性的时间基准;
- ⏳ 审查周期开始:通常发明专利需2~3年完成实质审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更快。
- 费用触发
- 需按规定缴纳申请费、公布印刷费等(逾期未缴将视为撤回);
- 后续进入实审阶段还需额外付费。
- 信息公开前置
- 满18个月后自动公布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可提前请求提前公开);
- 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供公众检索与引用。
- 商业价值提升
- 可作为融资谈判筹码(展示技术创新实力);
- 阻止竞争对手重复研发同类方案。
⚠️ 常见误区澄清
误解 | 真相 |
---|---|
“受理=授权” | NO!仅代表接受申请,最终能否授权取决于实质审查结果。 |
“全球通用” | × 仅限受理国境内有效,跨国保护需分别向各国专利局提交申请。 |
“技术绝对保密” | ❌ 18个月后必须公开技术细节,仅通过权利要求书界定保护范围实现有限垄断。 |
📊 不同类型专利的受理差异
类别 | 受理重点核查内容 | 特殊要求 |
---|---|---|
发明专利 | 实验数据完整性、技术领域分类准确性 | 需提供优先权声明(如有) |
实用新型 | 产品形状/构造的清晰描述、附图与文字对应关系 | 无需实质审查,授权率较高 |
外观设计 | 六面视图完整性、洛迦诺分类号标注 | 相似度比对更严格 |
PCT国际申请 | 译文质量、指定国别清单 | 需在优先权日起30个月内进入国家阶段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受理后发现缺少必要文件怎么办?
A: 可在收到补正通知书后2个月内提交修正文本,补充缺失部分(如发明内容部分、附图等),若逾期未补正,可能导致申请被视为撤回,建议委托代理机构监控流程,及时响应官方通知。
Q2: 受理通知书上的申请号有什么作用?
A: 该号码是专利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身份标识:①用于缴纳费用时标注;②作为检索依据(在中国及多国专利局官网输入此号可查进度);③未来授权证书、年费缴纳通知均以此号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