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国际分类第39类
第39类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的运输贮藏大类,主要涵盖与货物运输、配送、仓储及附带服务相关的项目,该类别的核心功能在于为商品流通环节提供支持,涉及陆运、空运、海运等多种形式的物流解决方案,以下是具体内容解析:
✅ 核心服务项目包括
序号 | 典型示例 | |
---|---|---|
39001 | 运输(旅客或货物) | 快递包裹递送、冷链货运 |
39002 | 船舶出租(用于运输) | 集装箱船租赁 |
39003 | 汽车运输(含驾驶员服务) | 搬家公司的整车搬运 |
39004 | 货物贮存(仓库保管) | 电商仓配一体化服务 |
39005 | 包裹投递(邮政除外) | 同城当日达配送 |
39006 | 旅行安排(旅行社业务) | 定制旅游线路规划 |
39007 | 贵重物品监护运送(如艺术品、珠宝) | 专业安保押运服务 |
39008 | 货运代理(中介协调多方运输资源) | 国际供应链管理公司 |
📌 适用场景举例
- 电商平台需注册此类目以合法开展自营物流业务;
- 快递公司必须持有该类别商标才能标注品牌标识于运输工具上;
- 仓储型企业通过此分类保护其智能化库房系统的知识产权;
- 跨境贸易服务商依赖本类商标拓展国际货运代理网络。
⚠️ 常见误区澄清
✖️ 错误认知:“只要做买卖就需要注册第39类”,单纯销售商品属于第35类(广告销售),只有涉及实体商品的运输/储存时才归入本类,超市售卖生鲜无需39类,但若提供“产地直送上门”服务则需叠加注册。
🔍 关联延伸思考
当企业同时经营线上商城(第9/35/42类)、线下门店(第35类)和自有物流体系时,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此时第39类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纽带,其战略价值体现在对供应链控制权的强化,未布局此类别可能导致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品牌曝光缺失,甚至引发客户对服务质量的信任危机。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某家餐饮连锁品牌计划推出外卖自配送服务,是否需要申请第39类商标?
✅ 答:需要,因涉及食品的即时递送属于“货物运输”范畴,必须注册第39类才能合规使用自有配送团队并标注品牌Logo,若仅依托第三方平台配送则可不注册,但无法建立独立配送形象。
Q2:科技公司开发了一套基于区块链的货运追踪系统,应该选择哪个商标类别进行保护?
✅ 答:优先选择第39类,虽然软件本身可能涉及第9类(计算机程序),但该系统直接服务于物流监控场景,按“商品/服务实际用途”原则应归入运输贮藏相关类别,建议采取多类别联合注册策略(9+39),既保护技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