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中的归属
在常见的商业零售及电商平台类目划分中,饮料通常属于“食品饮料”大类,进一步细分,它又可归入“饮品”子类目,以下通过不同场景下的分类示例来具体说明: |场景|具体分类路径|备注| |||| |传统超市布局|食品区→饮料货架|按功能或口味再分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专区| |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一级类目:食品饮料;二级类目:饮品;三级类目:根据类型细分(如矿泉水、功能饮料、乳制品饮品等)|部分平台会单独设置“酒水饮品”合并类目,但主流仍以“食品饮料饮品”为主| |海关编码体系(HS Code)|2202项下(无酒精饮料);若含酒精则归入2208(其他发酵饮料)或更高税率类别|用于进出口贸易统计和监管,区分含酒精与不含酒精的关键节点|
行业监管视角的定义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分类标准看,饮料被明确界定为“包装饮用水及饮料制品”,主要包括:
✅ 瓶装/桶装饮用水(天然矿泉水、纯净水等)
✅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纯果汁、果味型饮料)
✅ 蛋白饮料(植物蛋白如豆奶、动物蛋白如乳饮料)
✅ 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品)
✅ 茶及咖啡饮料(即饮茶、速溶咖啡冲调液)
✅ 特殊用途饮料(运动补液盐饮料、能量饮料等功能性产品)
与其他品类的边界辨析
对比项 | 饮料 | 非饮料典型代表 | 核心差异点 |
---|---|---|---|
固态零食(如巧克力) | 液体为主,直接饮用 | 固体形态需咀嚼 | 物理状态与食用方式不同 |
药品类口服液 | 标注“国药准字”,具治疗功效 | 仅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无治疗功能宣称 | 审批资质与功能定位区别 |
现制茶饮(奶茶店) | 预包装工业化生产,保质期较长 | 现场调配制作,短时消费完毕 | 生产工艺与流通模式差异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为什么有些含乳成分的产品既出现在乳制品区又出现在饮料区?
A:这类产品(如活性乳酸菌饮品)因同时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GB 19302)和《饮料通则》(GB/T 10789)的要求,会根据主打功能进行跨类目陈列,例如强调益生菌功效时归入饮料,侧重钙补充则可能靠近乳制品陈列。
Q2:自制冲泡型固体粉末(如柠檬茶粉)是否属于饮料类目?
A: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只要产品执行标准为饮料相关国标(如GB/T 217332008茶饮料),且包装标注“冲调即饮”,即使以粉末形态销售仍应归类为饮料,但需注意与单纯食品添加剂的区别,后者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