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4

Good Luck To You!

dns主从同步搭建文案

DNS主从同步,提升解析服务可靠性与性能,实现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DNS 主从同步搭建全攻略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域名系统(DN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 IP 地址,从而实现用户对各种网络资源的访问,为了提高 DNS 服务的可靠性、冗余性和性能,搭建 DNS 主从同步架构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 DNS 主从同步的搭建过程,包括环境准备、配置步骤、测试验证以及常见问题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环境准备

(一)硬件与软件需求

项目 详情
服务器角色 至少两台具备网络连接能力的服务器,一台作为主 DNS 服务器,另一台作为从 DNS 服务器
操作系统 推荐使用 Linux 发行版,如 CentOS、Ubuntu Server 等,确保系统稳定且安全更新及时
DNS 软件包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默认自带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软件包,它是广泛使用的开源 DNS 服务器实现,若未安装,可通过包管理工具进行安装,例如在 CentOS 中使用yum install bind命令,在 Ubuntu 中使用aptget install bind9命令

(二)网络配置

  1. IP 地址规划:为主从 DNS 服务器分配静态 IP 地址,并确保它们在同一子网内或能够相互通信的不同子网中,记录下两台服务器的 IP 地址、网关、掩码等信息,以便后续配置使用。
  2. 主机名设置:为每台服务器设置独特的主机名,这有助于在配置文件中区分不同的服务器角色,主 DNS 服务器可命名为“master.example.com”,从 DNS 服务器命名为“slave.example.com”,可以通过修改 /etc/hostname 文件来设置主机名,并重启相关服务使更改生效。

主 DNS 服务器配置

(一)安装与启动 BIND

以 CentOS 为例,执行以下命令完成 BIND 的安装与启动:

yum install bind y # 安装 BIND 软件包
systemctl enable named # 设置为开机自启
systemctl start named # 启动 named 服务

对于 Ubuntu Server,则使用: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bind9 y # 更新软件源并安装 BIND 9
systemctl enable bind9 # 开机自启设置
systemctl start bind9 # 启动 bind9 服务

(二)编辑主配置文件 named.conf

该文件通常位于 /etc/named.conf路径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配置项及示例说明: |配置项|示例值|作用| |||| |options { ... }|directory "/var/named"; dumpfile "/var/named/data/cache_dump.db"; 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stats.txt"; mem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mem_stats.txt"; allowquery { any; }; recursion yes; ... }|定义全局选项,包括工作目录、日志文件位置、允许查询的范围以及是否允许递归解析等。allowquery { any; }表示允许任何客户端发起查询请求,实际生产环境中应根据安全策略进行更严格的限制。| |zone "example.com" IN { type master; file "example.com.zone"; allowupdate { none; }; }|创建一个名为 “example.com”的区域,类型为主区域(master),对应的区域文件为 “example.com.zone”,并且不允许动态更新,这里的 “example.com”应替换为你自己的域名。|

(三)创建区域文件

根据上述配置中的指定路径和文件名,创建相应的区域文件,在 /var/named/目录下创建 example.com.zone如下:

$TTL 86400 ; Time To Live in seconds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IN      SOA     ns.example.com. admin.example.com. (
                                2024101001 ; Serial number (每次修改后需递增)
                                3600       ; Refresh interval in seconds
                                1800       ; Retry interval in seconds
                                604800     ; Expiry time in seconds
                                86400 )    ; Negative caching TTL in seconds
ns      IN      NS      ns.example.com.
www     IN      A       192.168.1.100
mail    IN      MX      10 mail.example.com.

解释:

  • $TTL:设置了默认的生存时间,影响 DNS 记录在缓存中的留存时长。
  • :代表当前区域的根域名称,即 “example.com”。
  • SOA(Start of Authority)记录:包含了授权信息,如主名称服务器、管理员邮箱、序列号等,序列号用于标识区域数据的变化,当从服务器检测到主服务器上的序列号增大时,会自动触发区域传输以获取最新数据。
  • NS记录:指定了该区域的名称服务器,这里是 “ns.example.com”。
  • A记录:将域名映射到对应的 IPv4 地址,如 “www.example.com”指向 “192.168.1.100”。
  • MX记录:定义了邮件交换器的优先级和地址,用于邮件路由。

(四)检查语法错误并重新加载配置

使用 namedcheckconf命令检查主配置文件的语法是否正确:

dns主从同步搭建文案

namedcheckconf /etc/named.conf

如果没有任何输出,说明语法无误,接着使用 rndc reload命令让主 DNS 服务器重新加载配置并应用新的区域文件设置:

rndc reload

或者直接重启 named 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从 DNS 服务器配置

(一)安装与启动 BIND(同主服务器步骤)

同样在从 DNS 服务器上安装并启动 BIND 服务,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编辑从配置文件 named.conf

除了基本的全局选项外,重点添加以下针对从服务器的配置部分: |配置项|示例值|作用| |||| |zone "example.com" IN { type slave; masters { 192.168.1.50; }; file "slave/example.com.zone"; }|声明一个名为 “example.com”的区域,类型为从区域(slave),指定主服务器的 IP 地址为 “192.168.1.50”(需替换为主服务器实际 IP),并指定本地存储从主服务器获取数据的临时文件路径为 “slave/example.com.zone”。|

(三)创建存放从数据的目录及权限设置

按照配置文件中指定的路径创建相应目录,如 mkdir p /var/named/slave,并设置合适的所有权和权限,以确保 named 进程能够读写该目录中的文件,可以将所有者设置为 named 用户和组:

chown named:named /var/named/slave
chmod 755 /var/named/slave

(四)手动触发初次区域传输

在从服务器上执行以下命令手动向主服务器请求区域数据传输:

dns主从同步搭建文案

rndc refresh example.com

或者也可以等待主服务器自动推送更新(如果配置了通知机制),之后,可以使用 ls l /var/named/slave/命令查看是否已成功接收到区域文件。

测试与验证

(一)使用 dig 命令测试正向解析

分别在客户端或其他测试机器上运行以下命令来测试域名到 IP 地址的解析是否正常:

dig @主服务器IP example.com
dig @从服务器IP example.com

预期结果是都能正确返回相应的 A 记录或其他类型的记录值,对于 “www.example.com”,应该得到类似的输出:

; <<>> DiG 9.11.36RedHat9.11.365.fc34 <<>> @主服务器IP example.com
; (1 server found)
;; global options: +cmd
;; Got answer:
;; >>HEADER<<opcode: QUERY, status: NOERROR, id: xxxx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1, AUTHORITY: 1, ADDITIONAL: 0
;; OPT PSEUDOSECTION:
; EDNS: version not specified; UDP size not specified
;; RCODES & FLAGS: none set
;; ANSWERS FOR example.com:
;; record type A: response time=xx msec, bytes=xx
192.168.1.100

(二)反向解析测试(可选但推荐)

如果需要支持反向解析(通过 IP 查找域名),可以在主区域文件中添加 PTR 记录,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添加一条反向解析记录:

168.192.inaddr.arpa. IN PTR www.example.com.

再使用 dig 命令测试反向解析:

dig x 192.168.1.100 @主服务器IP
dig x 192.168.1.100 @从服务器IP

(三)监控日志以确保同步正常

定期查看主从服务器上的系统日志或 BIND 专用日志文件(通常位于 /var/log/messages/var/log/named/目录下),检查是否有关于区域传输的错误消息或警告信息,正常的日志条目可能类似于:

dns主从同步搭建文案

Oct 10 12:34:56 master named[pid]: zone example.com/IN: sending notifies to slaves, serial 2024101002
Oct 10 12:34:57 slave named[pid]: received XFR for zone 'example.com' from master server <主服务器IP>

这表明主服务器正在向从服务器发送通知并成功完成了一次区域传输。

常见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一:从服务器无法获取主服务器上的区域数据怎么办?

解答:首先检查网络连通性,确保主从服务器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可以使用 ping命令测试,确认主服务器上的区域配置是否正确,特别是 allowtransfer { slave_server_ip; }语句是否包含了从服务器的 IP 地址,允许其进行区域传输,检查从服务器上的配置文件中指定的主服务器 IP 是否正确无误,还可以查看双方的日志文件,查找有关区域传输失败的具体错误提示,根据错误信息进行针对性修复,如果是权限问题导致无法写入从数据文件,则需要调整相应目录的权限设置。

(二)问题二:主服务器修改了区域文件后,从服务器没有自动更新怎么办?

解答:这可能是由于主服务器没有正确配置通知机制或者从服务器未启用自动刷新功能所致,在主服务器的 named.conf文件中,确保在对应区域的 SOA记录中设置了合理的刷新间隔(refresh参数),并且在 options块中开启了 notify yes;选项以启用通知功能,在从服务器的配置中,确认 masters列表中的主服务器 IP 准确无误,并且从服务器已经启动了自动刷新线程(通常是默认开启的),如果仍然不行,可以尝试手动触发一次区域传输(如前所述),然后观察是否能正常同步,若手动可以而自动不行,则需要进一步检查通知相关的配置细节和网络状况。

通过以上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你可以成功地搭建起一个稳定可靠的 DNS 主从同步架构,提高域名解析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建议结合具体的网络环境和业务需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