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即案号,是法院等司法机关为管理案件赋予的唯一标识,由收案年度、法院代字、类型代字和案件编号组成。
案件字号的定义
案件字号是司法机关(如法院、检察院)在受理案件后,为便于管理和识别而赋予该案件的唯一编号,它通常由年度+法院代字+类型代码+序号组成,具有规范性和唯一性特征。
结构解析(以民事案件为例)
组成部分 | 说明 | |
---|---|---|
年度 | (202X) | 表示立案年份,用括号标注 |
法院代字 | “京民初” | “京”代表北京高院辖区;“民”指民事审判庭;“初”表明是一审程序 |
类型代码 | “知产第XX号” | 可能包含案件性质(如知识产权、商事等)、审级(一审/二审/再审)等信息 |
序号 | “No.12345” |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自然数,确保同一法院同类案件不重复 |
✅ 完整示例:(2023)京民初字第12345号
📌 解读:2023年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第12345件一审民事案件。
不同领域的变体规则
领域 | 典型格式 | 特点 |
---|---|---|
刑事案件 | (年份)+刑初/终+法院简称+序号 | “刑初”表首次审理,“刑终”为终审判决 |
行政案件 | (年份)+行初/再+区域代码+编号 | 常含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信息 |
执行案件 | (年份)+执字+执行法院代号+流水号 | 专门用于强制执行程序 |
知识产权 | (年份)+知民初/知刑初+专业法庭标识 | 突出技术类案件的特殊性 |
核心功能与作用
- 精准定位:通过字号可快速锁定承办法官、合议庭组成及审理进度;
- 档案管理:作为电子卷宗与纸质材料的关联密钥;
- 裁判公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平台实现全文检索的基础标识符;
- 数据统计:助力司法大数据分析,监测类案同判情况。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如何区分上下级法院的案件编号?
A: 上级法院的代字通常包含更高层次行政区域简称(如“最高法”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而基层法院直接使用所在区县名称缩写。(2023)最高法知民终字第XX号 vs (2023)朝阳民初字第XX号。
Q2: 当事人能否自行编造案件字号?
A: 绝对禁止,案件字号由办案系统自动生成并录入内网数据库,任何人工篡改均属违法行为,且会导致裁判文书效力存疑,若发现伪造行为,可向监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