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尼斯分类),普通水杯(非电加热、非智能功能)通常属于第21类【家用或厨房用器具及容器】,若涉及特殊设计、材质或附加功能,则可能跨入其他类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基础分类依据
类别编号 | 类别名称 | 典型商品示例 | 适配场景说明 |
---|---|---|---|
第21类 | 家用或厨房用器具及容器 | 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保温杯(无电子元件)、运动水壶等 | 适用于日常饮水使用的静态容器,材质不限(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均可)。 |
✅ 关键点:只要产品核心功能是“盛装液体”,且不依赖电力或程序运行,均归入此类,带手柄的马克杯、带吸管的儿童杯也属此列。
特殊情况下的扩展类别
若水杯具备以下特征之一,需考虑多类别注册: | 附加属性 | 对应商标类别 | 举例说明 | |||| | 含电子元件(如加热、测温) | 第9类(科学仪器) | 带USB加热功能的保温杯、显示水温的数字屏杯子 | | 采用贵金属材质(金/银) | 第14类(珠宝钟表)| 纯银雕刻工艺纪念杯、镶嵌宝石的收藏级水具 | | 作为礼品套装销售 | 第35类(广告销售)| 搭配茶包礼盒出售的品牌联名款杯子 | | 提供定制刻字服务 | 第40类(加工印刷)| 支持激光雕刻姓名/图案的个人化定制业务 |
⚠️ 注意:同一产品因设计差异可能覆盖多个类别,建议全面评估产品线特性后布局商标策略。
常见误区澄清
- ❌ 错误认知:“所有杯子都注册第21类就够了。”
→ 实际需排查是否含有电热丝、传感器等部件,若有则必须增加第9类保护。 - ❌ 风险提示:未及时扩展类别可能导致竞品钻空子,例如某品牌仅注册第21类,却被他人在第9类注册同名称用于智能水杯。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想开一家主打“智能温控”的水杯网店,应该申请哪些类别的商标?
A: 主类别为第9类(涵盖电子控温装置)+ 第21类(作为容器的基础功能),若计划推出APP控制功能,还需额外注册第42类(软件开发)以完善技术闭环。
Q2: 我设计的是一款可降解植物纤维环保杯,是否需要特殊处理?
A: 仍以第21类为主分类,但可在商标描述中强调“环保材料”“生物基”等关键词,若包装上突出回收标志或获得相关认证(如OK Compost),建议同步注册第16类(印刷出版物)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