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果类产品通常注册在第29类(肉、鱼、禽、蛋及制品;奶制品;食用油油脂;果酱;腌制/干制水果蔬菜等)和第31类(未经加工的农业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 具体选择取决于产品的加工状态和呈现形式,以下是详细分类说明:
主要涉及的商标类别解析
类别号 | 官方名称 | 适用情形举例 | 典型商品示例 |
---|---|---|---|
第29类 | 加工后的动植物食品 | ✅ 已脱水、调味或包装处理的干果(如葡萄干、杏脯、蔓越莓干、混合坚果包) | “盐焗腰果”“蜂蜜渍无花果”“综合果蔬脆片” |
第31类 | 未加工的农产品 | ✅ 原始状态直接晾晒的自然干果(仅去除水分,无添加糖/盐/香料等) | “原生态核桃”“天然红枣”“阳光山楂片” |
📌 关键区分点:若产品经过调味、烘焙、油炸等工艺,则必须归入第29类;若仅为物理干燥处理且成分表只有单一水果/坚果原料,可考虑第31类,冻干草莓脆片”含添加剂时属29类,而农家自晒柿子饼可能属31类。
补充关联类别(扩展保护建议)
为构建更全面的品牌护城河,企业常同步注册以下类别: | 延伸类别 | 作用场景举例 | ||| | 第30类 | 配套销售的调味粉包(如吃坚果用的蘸料) | | 第35类 | 连锁店面的经营管理服务 | | 第40类 | 食品加工设备的生产制造 | | 第43类 | 开设主题餐厅提供干果主题餐饮体验 |
⚖️ 法律提示:跨类别注册能防止他人在关联领域攀附商誉,但需评估实际业务需求与成本平衡,例如三只松鼠除核心29类外,还布局了35类电商平台服务。
特殊形态产品的界定难点
某些创新产品易引发争议,需结合生产工艺判断: | 争议案例 | 应属类别 | 判定依据 | |||| | “低温冻干技术制作的蓝莓块” | 第29类 | 因采用工业化速冻升华工艺,符合加工食品特征 | | “手工炭烤核桃仁” | 第29类 | 高温烘烤改变物理化学性质,超出简单干燥范畴 | | “带壳生杏仁直接分装” | 第31类 | 仅进行去杂分级,未改变果实天然属性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的产品线同时包含原味松子和奶油味开心果,该如何申请商标?
✅ 解决方案:将两种产品分别按属性申报——原味松子走第31类,奶油味开心果归第29类,实务中建议主类别选29类并备注覆盖多口味系列,避免后期补注风险。
Q2: 出口型的真空包装混合坚果需要额外注意哪些类别?
⚠️ 合规要点:除基础的第29类外,若使用自有品牌的真空袋(含独立设计),需增加第16类(包装用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则要登记第35类(广告销售),例如良品铺子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