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第20类
核心类别——第20类(家具及相关制品)
类别名称 | 涵盖范围 | 典型示例 |
---|---|---|
第二十类·家具 | 包括室内外使用的各类木质、金属、塑料等材质制成的固定装置;储物设备;陈列架等 | 桌子、椅子、沙发、床、衣柜、书架、文件柜 |
延伸至非金属制的相框、镜子支架;以及花园用的长凳、凉亭结构件 | 庭院桌椅套装、装饰性屏风 |
📌 注:该类别不仅包含成品家具,还覆盖了未加工或半成品状态的材料组合(如板材切割件),但需排除建筑材料本身(如原木属于第19类)。
关联补充类别(视具体业务拓展需求)
若企业的经营范围超出基础产品线,可能涉及以下交叉注册策略:
✅ 第35类(广告销售类)
- 适用场景:实体店铺零售、电商平台入驻、连锁品牌加盟时需同步保护此类别,用于门头招牌、导购手册及线上推广活动。
- 关键词关联:“家具+广告”“家具连锁经营”。
✅ 第43类(餐饮服务类)
- 特殊情形:当开设咖啡厅附带售卖创意家居饰品,或民宿提供主题房体验并搭配特色家具时,建议增加该类别布局。
✅ 第6类(金属材料类)
- 技术型产品延伸:针对带有五金构件的创新设计(例如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桌腿组件),需在此类别进行防御性注册。
常见误区警示
⚠️ 错误认知一:“所有家居用品都在第20类”——实际上纺织品类家纺(床单被罩归第24类)、灯具(第11类)、电器(第9类)均有独立分类。 ⚠️ 风险提示二:定制安装服务若涉及测量设计,则可能触发第43类的“建筑信息咨询服务”,此时需多维度布局。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公司既生产办公家具又承接办公室装修工程,应该如何选择商标类别?
A: 主体仍以第20类为核心,同时必须注册第37类(建筑修理)、第42类(设计服务),并根据装修材料类型补充第19类(建材)或第6类(金属构件),这种组合可全面覆盖从产品研发到空间落地的全产业链权益。
Q2: 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智能家具(含物联网功能),是否需要跨类别申请?
A: 是的,除基础的第20类外,因涉及电子设备嵌入,需叠加第9类(计算机周边设备);若通过APP控制还需第42类(软件开发);而无线充电模块则归属第11类(家用电器),多类别联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