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解析
专利抵触申请是指在同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存在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在先申请的情况,当后一申请(即当前正在审查的申请)与某一在先申请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时,构成抵触申请:
- 相同主题:两者保护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技术领域且解决的技术问题基本相同;
- 相同申请人:两案由同一主体提出;
- 时间重叠:在先申请尚未授权公告,但已进入公开状态(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自公布日起即被视为现有技术);实质相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高度重合,导致无法同时授予两项专利权而不违反“一发明一专利”原则。
构成要件 | 具体要求 |
---|---|
主体一致性 | 必须为同一申请人/发明人 |
时间先后顺序 | 在先申请的申请日早于在后申请的申请日 |
公开状态 | 在先申请已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开(如专利公报、数据库披露) |
技术方案实质性相同 | 权利要求书中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形成包含关系或上位概念覆盖 |
法律后果
根据各国专利法规定,若认定存在抵触申请,则在后申请将面临以下处理结果: ✅ 驳回决定:审查员可直接以缺乏新颖性为由拒绝授予专利权; ⚠️ 修改机会:申请人可通过缩小权利范围、增加区别技术特征等方式尝试克服缺陷; ⏳ 举证责任倒置:申请人需主动证明其技术方案与在先申请存在实质性差异。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同一研发团队分阶段提交改进型方案时未及时调整保护范围,或企业集团内部不同部门重复申报相似技术等情况。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
对比维度 | 抵触申请 | 现有技术 |
---|---|---|
来源 | 未授权但已公开的在先专利申请 | 已授权专利、论文、产品说明书等 |
时间效力起点 | 自公布日起产生法律效力 | 自申请日即具有法律效力 |
举证难度 | 需通过专利数据库专项检索发现 | 可通过常规文献调研获取 |
法律地位 | 仅影响新颖性评价 | 同时影响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 |
实务操作要点
1️⃣ 主动监控机制:建议申请人建立内部专利台账,定期比对新提案与历史申请的技术关联性; 2️⃣ 策略性布局:对于核心技术应优先选择PCT国际申请路径,避免因地域性提交导致的时间差风险; 3️⃣ 撰写技巧优化:在权利要求书中采用阶梯式布局,确保从属权利要求具备独立的实施例支撑。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如何判断是否存在专利抵触申请?
答:可通过三步法进行初步筛查:①调取目标技术领域近5年的专利申请数据;②筛选出同一申请人名下的相关申请;③逐项比对权利要求书的技术特征是否构成包含关系,推荐使用智慧芽、佰腾网等商业数据库进行自动化分析,同时结合人工复核关键段落。
Q2:发现抵触申请后能否继续推进当前案件?
答:仍有挽救空间,可采取三种应对策略:①删除与在先申请重复的权利要求,保留创新点突出的部分;②补充实验数据证明本申请的技术效果显著优于在先方案;③主张优先权(若符合巴黎公约规定),将两案合并为分案申请,最终成功率取决于技术方案的差异程度及审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