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调查是美国ITC依《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对进口产品涉侵权或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准司法调查,可采取排除令等措施
是关于“337调查”的具体介绍:
定义与法律依据
- 含义:“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开展的一项准司法程序,该调查旨在打击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
- 目的:通过裁决是否构成侵权,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救济措施,以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美国本土产业的权益。
调查范围与对象
- 核心领域:主要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如专利、商标、版权等),也包括商业秘密窃取、虚假广告、冒用原产地标识等不公平竞争手段。
- 目标产品: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外国商品均可能成为被调查对象,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和高价值制造业领域,近年来曾针对充电电池、女式平底鞋、吸收式制冷系统组件等产品启动调查。
发起方式
- 申请主体:通常由美国国内企业或行业组织向ITC提出申诉,但原则上ITC也可主动发起调查。
- 程序特点:虽然并非由法院审理,但其流程设计类似民事诉讼,包括证据交换、听证辩论等环节,最终由ITC作出排除令或停止令等强制措施。
影响与后果
- 市场排斥效应:若认定违规,涉事产品将被禁止进口至美国,甚至在全球供应链中丧失信誉,对出口方造成重大打击;
- 连锁反应: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加剧国际贸易摩擦。
以下是相关问题与解答的栏目:
问题1:为什么叫“337调查”?
解答:名称来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条款,该条款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产品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进行调查和裁决。
问题2:“337调查”和反倾销、反补贴有什么区别?
解答:传统反倾销/反补贴针对价格歧视或政府补贴问题,而“337调查”侧重于知识产权侵权及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两者的法律依据和制裁手段不同,前者由商务部主管,后者则由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