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平台,严重侵权包括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若累计三次投诉成立将直接关闭
阿里巴巴平台认定的“严重侵权”行为范畴
-
假冒商品销售
包括仿冒知名品牌商标、包装或产品设计的商品(如奢侈品仿品、电子产品山寨机),以及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技术生产的同类产品,此类行为直接损害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权益和市场秩序。
-
传播
涉及未经授权复制、分发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例如影视节目、音乐专辑、软件代码、电子书籍等数字内容,通过网盘链接、隐藏页面等方式规避监管的行为亦属此列。
-
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
恶意注册近似知名商标进行攀附营销;在商品标题/图片中擅自使用他人驰名商标作为关键词引流;制造混淆性包装误导消费者认为与正品存在关联关系。
-
商业秘密窃取
非法获取并使用竞争对手的客户名单、供应链数据、核心技术参数等非公开信息,或诱导离职员工泄露原雇主机密文件。
-
专利技术滥用
未经许可实施他人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尤其是核心部件结构、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侵权行为。
典型违规场景对照表
侵权类型 | 具体表现形式 | 法律后果示例 |
---|---|---|
售假行为 | 销售无品牌授权书的商品 | 店铺扣分、商品下架、高额违约金索赔 |
著作权侵权 | 上传未获许可的教学视频至知识付费专区 | 、账户限权、承担赔偿责任 |
商标淡化 | 将“雷碧”作为饮料名称模仿“雪碧”视觉识别效果 | 行政查处、民事赔偿、商誉损失认定 |
技术解密传播 | 破解加密算法并向第三方提供付费解锁服务 | 刑事立案(侵犯著作权罪)、没收违法所得 |
虚假产地标注 | 将国产商品伪造成进口产品并伪造报关单据 | 吊销营业执照、列入失信名单 |
判定标准补充说明
- 主观恶意推定原则:若卖家明知故犯(如重复上架已被投诉过的侵权链接),即使销量较低也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 规模化门槛:同一侵权链接累计成交额超过5万元,或店铺内现存侵权商品SKU达20个以上,自动触发人工复审机制。
- 跨平台连带责任:入驻商家若在其他电商平台已有侵权判决记录,阿里会同步提高其审核等级并限制营销活动参与资格。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是中小商家,如何避免无意中构成严重侵权?
A: 建议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查制度,要求提供完整的知识产权授权链条证明;使用阿里原创保护计划中的“首发备案”功能提前确权;定期参加平台举办的合规培训课程更新认知边界。
Q2: 发现他人正在实施严重侵权行为该怎么办?
A: 可通过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侵权举报材料(需附权利证明文件及侵权证据截图),系统将在48小时内完成初步审核并采取屏蔽措施,对于恶意重复侵权者,可申请“封店清退”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