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专利合作条约)于1970年缔结,1978年6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简化国际专利申请流程,实现一国申请多国
PCT的起源与核心时间节点
事件 | 时间 | 说明 |
---|---|---|
《巴黎公约》修订启动 | 20世纪50年代起 | 因跨国专利申请需求增长,多国推动简化程序的国际协议制定 |
PCT文本最终通过 | 1970年6月19日 | 在华盛顿外交会议上正式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 |
PCT正式生效 | 1978年1月24日 | 满足规定数量的国家批准后,PCT体系开始运行 |
WIPO成为PCT管理机构 | 1978年起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被指定为PCT的日常管理和执行机构 |
中国与PCT的关系及关键时间
里程碑 | 时间 | 意义 |
---|---|---|
中国向WIPO递交加入书 | 1994年1月1日 | 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PCT成员国 |
中国PCT申请量突破万件 | 2003年 | 反映中国企业/个人对国际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提升 |
电子申请系统全面启用 | 2010年后 | 通过ePCT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提交和管理 |
中国申请人占比持续增长 | 近年趋势 | 目前中国已成为PCT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之一 |
PCT申请流程中的关键时间窗口
环节 | 时限要求 | 备注 |
---|---|---|
优先权主张 | 自首次申请日起12个月内 | 可通过PCT利用该优先权在其他缔约国获得相同保护 |
国际检索报告出具 | 自优先权日起约9个月 | 由ISA(国际检索单位)完成,帮助评估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
国际公布 | 自优先权日起18个月 | 公开专利申请文件,进入潜在竞争对手视野 |
进入国家/地区阶段截止期 | 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 | 需在此期限内向指定国家/地区局办理后续审查手续,否则视为放弃 |
补充实质审查请求 | 根据各国法律差异而定 | 部分国家要求额外提交翻译件或费用,逾期可能导致权利终止 |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错过了30个月的国家阶段截止期怎么办?
A: 若未在期限内进入国家阶段,原国际申请将被视为撤回,且无法恢复,建议提前规划目标市场,设置多重提醒机制,必要时可委托专业代理机构监控时限。
Q2: PCT申请能否加速审查进程?
A: PCT本身不缩短总周期,但能统一前期流程(如形式审查、国际检索),若需加快进度,可选择以下方式:① 提前进入国家阶段(部分国家允许);② 提交PPH(专利审查高速路)请求;③ 针对特定国家选择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