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一般归属于**第32类(啤酒及不含酒精的饮料)**,若涉及药品属性则可能跨至第5类,具体需结合商品实际
凉茶默认归属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的【第43类餐饮住宿】及【第32类无酒精饮料】两大核心类别,具体需结合产品形态(现制/预包装)判断。
详细解析表
要素 | 对应商标类别 | 典型场景 | 备注 |
---|---|---|---|
现制即饮凉茶 | ✅ 第43类 (群组:4304) |
门店销售的原盅/杯装凉茶 | 含堂食、外卖场景 |
瓶装/罐装凉茶 | ✅ 第32类 (群组:3202) |
超市售卖的易拉罐/PET瓶装凉茶 | 需同步注册防御性类别 |
颗粒冲剂/茶包 | ✅ 第5类 (群组:5019) |
固体形态需热水冲泡的凉茶制品 | 与药品存在交叉检索风险 |
原料药材组合 | ⚠️ 第30类 (视配方而定) |
若强调药用价值可能被归入中成药类别 | 普通食品属性更安全 |
连锁加盟服务 | ✅ 第35类 (广告销售) + 第43类 |
招商推广+实体店运营 | 商业合作必需 |
关键判定逻辑
▶︎ 根据物理状态区分:
- 液态成品 → 必须注册 第32类(无酒精饮料),这是所有预包装凉茶的基础类目;
- 现场调配服务 → 强制绑定 第43类(餐饮服务),否则无法合法开展线下门店业务。
▶︎ 扩展保护策略:
头部品牌(如王老吉/加多宝)通常采取「全类注册+重点防御」模式: | 战略层级 | 覆盖范围 | 目的 | |||| | 核心类 | 32类+43类 | 确保主营业务合法性 | | 关联类 | 5类(保健品)+30类(糖浆制剂) | 阻断竞品模仿产品线延伸 | | 防御类 | 35类(销售管理)+44类(医疗园艺) | 防范擦边球式侵权 | | 储备类 | 其余全部45个类别 | 限制他人恶意注册 |
典型案例对照表
品牌 | 主力产品形式 | 必注基础类别 | 常见附加类别 | 特殊布局 |
---|---|---|---|---|
王老吉 | 罐装凉茶+现煲凉茶铺 | 32类+43类 | 5类(凉茶精)、35类 | 注册超百件实现品类垄断 |
邓老凉茶 | UHT盒装+冲剂包 | 32类+5类 | 30类(膏方)、44类(养生馆) | 突出中医药养生定位 |
黄振龙 | 传统瓦煲现煮 | 43类 | 32类(季节性瓶装) | 强化地域老字号特征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只卖线上预售券但不生产实物,该选哪类?
A: 仍需以 第43类 为主类别,因本质提供的是餐饮服务预约凭证,建议搭配 第35类(电子商务服务)完善交易链路。
Q2: 自主研发的新型冻干果片型凉茶怎么分类?
A: 根据加工工艺判定:①若直接食用→第29类(蜜饯);②需冲泡还原→回归 第32类(饮料);③宣称保健功能→可能涉及 第5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