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归属类别解析
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尼斯分类),饮料主要归属于第32类,该类别专为“啤酒及不含酒精的饮料”设立,以下是典型示例: | 项目类型 | 所属类别 | 举例说明 | |||| | 普通软饮 | 第32类 | 碳酸饮料(可乐/雪碧)、果汁饮料 | | 功能型饮品 | 第32类 | 运动饮料、电解质水 | | 包装饮用水 | 第32类 | 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 | | 植物基饮品 | 第32类 | 豆奶、椰奶、杏仁奶(非酒精版) | | 茶/咖啡替代品 | 第32类 | 即溶奶茶、谷物冲调饮品 |
⚠️ 例外情况:若饮料含酒精(如预调鸡尾酒、果味啤酒),需同步注册第33类(酒精饮料)。
延伸场景下的多类别布局策略
企业为全面保护品牌,常采用组合注册模式: | 关联维度 | 推荐注册类别 | 作用说明 | |||| | 原料供应链 | 第5类(医用营养品) | 适用于添加益生菌、维生素等保健成分的功能饮料 | | 餐饮渠道销售 | 第43类(餐饮服务) | 覆盖餐厅现制饮品(如果汁吧台)、连锁奶茶店的品牌标识 | | 电商零售 | 第9类(软件APP) | 用于自有订餐平台或小程序的名称保护 | | 营销物料制作 | 第16类(印刷品) | 确保包装设计、宣传册等物料的版权归属 |
关键注意事项
-
细分品类差异
- 乳饮料(如酸奶饮品):需区分是否含乳蛋白,部分国家要求标注“乳制品”;
- 气泡水:注意与医药用途的二氧化碳制剂(第5类)划清界限;
- 固体冲泡粉:若以粉末形态销售,可补充注册第30类(咖啡/茶制品)。
-
防御性注册建议
- 竞品易混淆名称:如“脉动”需防范“脉劫”“脉劫”等谐音;
- 图形商标:瓶身造型、LOGO颜色组合应单独申请;
- 全类注册:头部品牌通常进行45个类别全覆盖,阻断恶意模仿。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我们研发了一款含胶原蛋白的美容口服液,应该如何选择商标类别?
✅ 答:优先注册第32类(基础类别),因其本质为无酒精饮品;若宣称具有美容功效,需同步注册第5类(医用营养品)并取得保健食品批文,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
Q2: 某公司已注册第32类“元气森林”商标,能否直接用于推出含5%vol的果味米酒?
❌ 答:不可以,含酒精饮料必须注册第33类,原第32类商标在该类别不受保护,未注册第33类的情况下生产销售,构成商标侵权且违反《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