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标识解析
注册商标专用权标记:“®”
✅ 定义: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权利人可在使用时标注“®”符号,表明该商标已获法律保护。 📌 使用条件:仅限成功注册且处于有效期内的商标;需按《商标法》规定规范标注(如位置、大小与商标文字/图形协调)。 ⚖️ 法律效力:若他人擅自在同类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构成侵权,可追究民事责任及行政/刑事责任。
未注册商标声明标记:“™”
🔄 定义:用于标识尚未完成注册流程或主动选择不注册的商标,仅起到公示作用,无强制排他性。 ⚠️ 注意事项:虽可标注“™”,但无法阻止他人申请相同或近似商标注册;若后续被抢注,原使用者可能面临禁用风险。
关键差异对比表
维度 | 注册商标(®) | 未注册商标(™) |
---|---|---|
法律地位 | 享有专用权,受《商标法》全面保护 | 无专用权,仅具有限权益 |
标注权限 | 必须为已注册成功的商标 | 任何主体均可自由标注 |
维权基础 | 可直接主张侵权 | 需证明知名度及恶意模仿才能维权 |
有效期 | 10年(可续展) | 无固定期限 |
优先权 | 注册满3年后可申请“驰名商标”认定 | 无法享受此待遇 |
常见误区澄清
❌ 错误认知1:“只要打了‘®’就是正规品牌”。
👉 真相:私自标注“®”属违法行为,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错误认知2:“未注册就不能用‘TM’”。
👉 真相:即使完全不计划注册,也可自愿标注“™”作为市场宣传策略。
实务操作指南
何时标注“®”?
✔️ 取得《商标注册证》后,立即在所有商业场景中规范标注; ✔️ 跨境业务中,建议同步标注英文“Registered Trademark”以强化国际认知。
特殊情形处理
🔹 许可他人使用时:被许可方应在授权范围内标注“®”,并注明许可关系; 🔹 转让过渡期:需同时标注新旧权利主体名称,避免消费者混淆。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个体工商户的小作坊刚设计了一个LOGO,还没来得及注册,能在包装上印“®”吗?
📝 答:不可以。“®”是注册商标专属标记,未提交申请前不得使用,此时应标注“™”或暂不标注,尽快启动注册程序,若违规标注,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处以罚款。
Q2:某公司发现竞争对手在其非同类产品上使用了自己已注册的商标,这种情况算侵权吗?
🔍 答:根据《商标法》,原则上不构成侵权,因为商标权保护范围限于核定使用的商品/服务类别,但如果该公司商标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则可跨类维权,建议先通过律师函警告,必要时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