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及相关制品在商标注册中主要归属于以下类目,具体需结合产品形态与实际用途判断: | 情形 | 推荐注册类目 | 典型示例 | |||| | 新鲜/未加工的枸杞果实 | 第1类(化学原料) | 生鲜枸杞、冷冻枸杞 | | 干制/脱水枸杞 | 第1类 | 晒干枸杞、冻干枸杞 | | 枸杞深加工食品 | 第29类(食品) | 枸杞蜜饯、枸杞糕点、枸杞饮品 | | 枸杞中药材/保健功能 | 第5类(医药) | 枸杞提取物、药用枸杞胶囊 | | 枸杞衍生日化用品 | 第3类(日化) | 枸杞洗发水、枸杞面膜 | | 枸杞种植/农业生产资料 | 第31类(农林牧渔)| 枸杞种子、肥料 |
详细解析
✅ 关键原则:按「产品最终形态+核心功能」定类
-
基础逻辑
- 若仅销售原始农作物(如带梗鲜果),优先选第1类;
- 经物理加工(烘干/粉碎)仍属初级农产品,保留第1类;
- 添加辅料制成预包装食品(如混合坚果、代用茶),归入第29类;
- 强调药用价值时(如宣称“护肝明目”),需同步注册第5类。
-
特殊场景处理
- ▶︎ 含酒精成分:枸杞泡酒 → 第33类(含酒精饮品)
- ▶︎ 现磨粉末冲剂:即时饮用的枸杞粉 → 第30类(咖啡/茶饮替代品)
- ▶︎ 品牌联名礼盒:组合销售时需覆盖所有单品所属类别。
-
防御性注册建议
- 头部企业常采用「全类注册」策略,尤其关注:
- 第35类(广告销售):用于电商平台推广;
- 第43类(餐饮服务):开设主题养生馆;
- 第39类(物流运输):保障供应链环节权益。
- 头部企业常采用「全类注册」策略,尤其关注:
常见误区警示
⚠️ 错误示范:某企业只注册了第29类,却因宣传语出现“增强免疫力”被认定为医疗功效,导致侵权风险。
✔️ 正确做法:同时注册第5类以规避法律风险。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想开一家专卖宁夏枸杞的网店,应该注册哪些类目?
A: 至少需注册:①第1类(实物商品);②第35类(电商运营);③第39类(物流配送),若提供定制礼盒包装,还需增加第40类(生产加工)。
Q2: 我研发了一款含枸杞成分的护肤品,该如何选择商标类目?
A: 主类目为第3类(化妆品),若宣传“抗氧化”等功效,建议附加**第5类(药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