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一般属于**第7类(机械设备类)**商标,涵盖工业
模具主要归属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尼斯分类)中的第7类
但需根据具体功能、材质及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化判断,以下是详细说明:
✅ 关键判定依据与常见情形
序号 | 适用场景 | 推荐注册类别 | 典型示例 | 理由 |
---|---|---|---|---|
1 | 工业用金属/塑料注塑模具 | 第7类0752群组 | 压铸模、冲压模、挤出模 | 此类为“机器、机床及其附件”,直接对应生产加工用的实体模具 |
2 | 快速成型/增材制造用数字模型 | 第9类0906群组 | 3D打印STL文件、CAD设计图纸 | 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且用于驱动生产设备,则属计算机软件及相关数据处理 |
3 | 模具维修保养服务 | 第37类维护修理 | 模具翻新、故障检修、精度校准 | 针对模具本身的技术服务需单独保护 |
4 | 特种材料定制模具(如陶瓷基) | 第6类金属材料 | 高硬度合金模芯、耐热钢构件 | 当模具作为半成品原材料销售时,可考虑此类别 |
5 | 教学/科研用演示模具 | 第41类教育娱乐 | 实训教具、实验模型 | 非商业生产用途的特殊场景 |
深度解析:为何优先选择第7类?
📌 法律逻辑
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第七类主要包括机器、机床、马达和发动机及其他所有用以产生动力或改变物体状态的设备。”
——实践中,绝大多数实体模具(尤其是金属制)因具备“改变物料形态”的功能属性,被归入该类别下的 【0752】群组(成形机及其部件)。
🔧 典型对比案例
项目 | 应选类别 | 错误示范风险 |
---|---|---|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 | ✔️ 第7类 | ❌ 误选第19类(建筑材料) |
手机壳双色注塑模 | ✔️ 第7类 | ❌ 误选第35类(广告销售) |
巧克力糖果压型模 | ✔️ 第7类 | ❌ 误选第30类(食品本身) |
特殊情形下的跨类别保护策略
⚠️ 必须补充注册的情形
业务类型 | 需额外注册的类别 | 作用 |
---|---|---|
自有品牌模具制造商 | 第35类(广告销售) | 防止他人仿冒官网/店铺销售同类竞品 |
提供模具租赁服务 | 第36类(金融物管) | 覆盖融资租赁、设备托管等衍生业务 |
出口导向型企业 | 目标国的相应类别 | 遵循巴黎公约履行海外布局义务 |
高新技术智能模具 | 第42类(科技研发) | 保护嵌入式控制系统、AI算法等核心技术 |
避坑指南:常见误区澄清
❌ 误解1:“只要是模具都注册第7类”
👉 反例:某公司开发了一款儿童玩具DIY黏土塑形模具套装,实际应注册 第28类(玩具) 而非第7类。
✅ 原则:区分消费对象→面向工业企业的生产工具 vs 终端消费者的日用品。
❌ 误解2:“只注册主类别就够了”
👉 风险:未防御性注册易导致维权困难,例如竞争对手在第35类注册相同名称,可能在电商平台拦截流量。
✅ 建议:核心类别+关联类别联合注册,构建防护矩阵。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们公司既生产模具又提供代工服务,该怎么注册?
A: 采取组合策略:① 生产的模具本体注册 第7类;② 代工服务(受托加工)注册 第40类(材料处理);③ 同时建议注册 第35类 保护销售渠道。
Q2: 新型液态硅胶LSR注射模具是否需要特殊分类?
A: 仍以功能为准:① 实体模具结构部分坚持注册 第7类;② 若涉及温控系统/传感器等智能化组件,可叠加注册 第9类(仪器设备);③ 特殊化学耐受涂层若作为独立产品销售,可考虑 **第1类(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