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简称“专利审协”)是承担我国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工作的核心机构,其核心任务是对专利申请进行技术方案合法性、创新性及可授权性的专业评估,保障专利制度的高效运行与公平实施,以下是具体工作内容的详细拆解:
基础业务流程
阶段 | 关键目标 | |
---|---|---|
受理预审 | 接收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核查完整性、规范性(如说明书撰写质量、附图清晰度) | 确保材料符合法定形式要求 |
分类标引 | 根据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对技术领域精准归类,分配至对应审查部门 | 实现专业化分工,提升审查效率 |
前置检索 | 通过全球专利数据库开展全面文献检索,识别相关现有技术 | 为后续“三性”判断提供依据 |
实质审查 | 重点分析“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简称“三性”),判断是否满足授权条件 | 筛选出具备专利价值的技术方案 |
通知答复 | 向申请人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针对缺陷提出修改建议,并接收申请人答辩意见 | 促进技术方案完善,减少争议风险 |
授权决策 | 综合全部审查意见,作出授权/驳回决定,颁发证书或通知最终结果 | 完成专利确权的法律程序 |
专业技术支撑体系
✅ 跨领域专家团队
按技术领域划分多个审查部门(如机械工程部、电学部、化学生物部等),配备具有理工科背景+法律资质的复合型人才,覆盖97%以上的细分技术分支。
✅ 智能辅助工具应用
引入AI辅助检索系统(如语义分析、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平台,快速定位潜在冲突专利,提高审查准确率。
✅ 质量监控机制
设置多重质检节点:初审员自检→组长复核→质检组抽检→外部专家评审,确保上文小编总结一致性。
特殊场景应对能力
🔧 复杂案件处理
- 多国优先权主张协调
- 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的衔接
- 生物医药序列表/算法代码的特殊审查规则适用
⚖️ 法律冲突化解
- 权利要求书修改幅度合理性判定
- 公知常识证据采信标准把握
- 涉密专利申请的特殊保密流程执行
延伸服务功能
🔍 公共服务窗口
提供免费预审咨询、检索报告开放查询、审查进度实时追踪等便民措施。
📚 行业指导价值
定期发布《专利审查指南》更新说明、典型案例解析,引导企业优化研发方向。
🌐 国际合作枢纽
参与海牙协定、PPH等国际互认项目,加速海外专利申请进程。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收到“创造性不足”的审查意见,应该如何补救?
👉 解答:需结合具体指出的对比文件,从以下角度改进:①突出本方案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②论证区别特征带来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③必要时缩小权利要求范围以规避冲突,建议采用“三步法”逻辑链回应:现有技术痛点→本发明解决方案→实际解决效果。
Q2: 为什么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获得的专利权期限相同?
👉 解答: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约定最低保护年限(发明20年),虽然各国审查标准存在差异,但专利权期限由TRIPS协议统一规定,旨在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共利益,中国严格遵循此标准,不因审查速度或宽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