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4

Good Luck To You!

专利为什么到复审

之所以到复审,是因为申请人对驳回决定不服,可借此纠错、陈述理由,争取授权机会

专利进入复审的常见原因

申请人主动提出复审请求

  • 不服初审驳回决定:当专利局首次审查认为申请不符合授权条件(如新颖性不足、创造性偏低或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下发驳回通知书后,申请人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交复审请求,争取重新评估案件,若审查员引用了错误的对比文件导致误判,复审可纠正此类问题。
  • 修改权利要求书与发明内容:申请人有机会根据审查意见调整保护范围、补充实验数据或优化技术方案表述,以满足专利法要求,此阶段允许有限度的答辩和论证,比初次申请更具灵活性。

第三方异议引发的复审程序

  • 公众监督机制触发:在专利公告后的法定期限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对该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中国称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主张其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等实质要件,原专利权人需通过复审流程抗辩,维持自身权益,竞争对手可能基于新发现的现有技术证据发起挑战。
  • 多轮交锋式审查:双方需提交书面意见及证据材料,甚至安排口头审理,由合议组居中裁决是否撤销或部分维持专利权,这一过程类似司法诉讼中的质证环节。

形式缺陷导致的补正机会

  • 手续瑕疵补救窗口:因文件格式错误(如附图标注不清)、分类号错填或费用逾期未缴等原因被暂缓授权时,可通过复审程序完成合规性修正,相较于重新提交新申请,这种方式能保留原有申请日优先权。

典型场景对比表

触发情形 启动主体 核心目标 典型处理方式
初审驳回 申请人 推翻原驳回决定,获得授权 提交意见陈述书+修正案
第三方无效请求 请求人/专利权人 判定专利有效性 举证答辩+口头审理
形式审查不合格 专利局通知相关方 消除程序障碍 限期补正材料

复审的核心价值体现

  • 技术争议终局平台:相较于单一审查员的判断,复审委员会采用合议制决策机制,减少主观误差;对于复杂技术领域(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常组建跨学科专家组进行深度研判。
  • 权利救济关键路径:据统计,我国发明专利复审改判率约15%20%,意味着近五分之一的驳回案件存在翻案可能,特别是涉及前沿科技交叉领域的案件,复审往往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节点。
  • 确权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二次核查确保授权专利的稳定性,降低后续侵权诉讼风险,某医药企业通过复审成功缩小权利要求范围后,反而使核心化合物结构获得更稳固的法律保护。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如果复审仍然维持驳回决定怎么办?
A:此时申请人可选择继续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进入司法救济程序,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审理重点将围绕“复审决定的合法性”展开,而非重新实质审查专利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建议提前做好证据链梳理和类案检索工作。

Q2:复审期间能否同时提出分案申请?
A:根据《专利审查指南》规定,复审程序进行中不得新增分案申请,但允许对原申请的权利要求进行合理拆分或合并调整,若确有布局多类型专利的需求,应在收到复审决定书后再行规划,避免因程序冲突影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