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析
商标群号(也称为“类似商品/服务群组号”)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对不同类别下的商品或服务进行细分的管理编号,该表格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制定,各国商标局通用,用于判断哪些商品/服务属于“类似”,从而避免相同或近似的标志被注册在容易混淆的相关领域,在第25类服装鞋帽大类中,可能进一步划分出多个群组,每个群组内的商品被视为具有关联性。
核心作用
-
规范审查标准
当申请人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审查员会依据群号确定其指定的商品/服务范围是否与已有注册商标构成冲突,若两件商标指定了同一或关联群组的商品,则可能因存在混淆风险而被驳回。 -
界定保护边界
已注册的商标权利人仅能禁止他人在相同或类似群组中使用相同或近似标识,跨群组的使用通常不构成侵权(除非涉及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
指导多类别布局策略
企业可通过分析目标市场的群组分布,设计覆盖核心业务及潜在扩展领域的组合式注册方案,既降低成本又最大化权益。
结构示例(以中国为例)
国际分类号 | 类别名称 | 典型群号片段 | 举例 |
---|---|---|---|
第9类 | 科学仪器 | 0901(计算机设备)、0903(测量工具) | 电脑、传感器、量具等 |
第35类 | 广告销售 | 3501(广告宣传)、3506(办公事务用品) | 品牌推广、文件管理软件 |
第43类 | 餐饮住宿 | 4301(餐饮服务)、4305(酒店预订) | 餐厅经营、在线订房平台 |
⚠️ 注意:实际群号数量远超表中示例,且不同国家的细分可能存在差异。
应用场景
- 风险规避:新品牌创立前需核查目标群组内的在先权利状况;
- 维权依据:打击仿冒品时可援引群号证明对方落入自身受保护范围;
- 战略防御:针对竞品动向,主动补充注册关联群组形成壁垒。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两个商标分属不同群号但在同一大类下,是否必然可以共存?
A: 并非绝对,虽然群号代表最小单元,但仍需结合具体商品的功能、销售渠道、消费群体等因素综合评估相似度,同属第5类的“人用药品”(群号501)与“消毒剂”(群号505),因用途高度关联仍可能被判定为类似商品。
Q2: 如何利用群号优化商标组合?
A: 建议采取“核心+卫星”模式:优先确保主营业务所在群组的独占性(如食品企业的第30类核心群组),再逐步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群组(如包装材料、冷链物流对应的其他类别),形成立体防护网,同时关注新兴子类目(如元宇宙虚拟商品新增的特定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