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商标属于第33类,而非31类,31类主要涉及未加工的农产品、动物饲料等,不包含酒类产品,含酒精饮料(啤酒除外)均需注册第33类商标
基本信息
“酒类31商标”指的是商标注册分类中的第31类,该类别主要涉及未加工的农业、水产养殖业、园艺及林业产品,虽然名称中带有“酒”,但实际上这一类别并不直接包含酒精饮料本身(如啤酒、葡萄酒等通常属于第33类),而是涵盖原材料相关的商品,以下是具体内容:
核心范围解析
子类别示例 | 典型商品举例 |
---|---|
新鲜水果和蔬菜 | 苹果、橙子、胡萝卜、土豆等 |
天然植物种子 | 小麦种子、玉米粒、花卉种子 |
观赏植物与草坪草皮 | 盆栽花卉、绿化用草皮、园艺苗木 |
食用菌类 | 香菇、木耳、竹荪等人工培育的食用真菌 |
饲料原料(非即食) | 干草捆、谷物碎屑、动物饲料添加剂 |
其他农产品 | 蜂蜜(未经调配的原蜜)、可可豆、咖啡豆、茶叶鲜叶 |
✅ 注意区分:若涉及发酵工艺制成的酒品(如白酒、红酒),则归属第33类“含酒精的饮品”;而第31类仅覆盖未加工或初加工的自然产物。
常见误区澄清
❌ 错误认知:“所有跟‘酿’有关的都归这里”
只有用于酿酒的原始材料才可能进入此类别。
- ✔️ 葡萄园种植的鲜食葡萄 → 第31类
- ❌ 酿造完成的葡萄酒 → 必须注册到第33类。
❌ 混淆场景:复合包装产品如何处理?
如果一款礼盒同时包含“鲜榨果汁+饼干”,需分别按成分归类:果汁属第32类(饮料),饼干归第30类(糕点),跨类别商品需多维度布局商标策略。
商业价值延伸
企业选择第31类商标的意义往往超出字面定义:
- 产业链溯源标识:大型酒企常通过控制上游原料供应实现品质管控,此时注册该类别可强化品牌对原产地的承诺;
- 健康概念营销:有机蔬果、天然蜂产品的认证资质与此类商标结合,能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 跨界联名潜力:如某知名白酒品牌推出自有农场直供的礼品装大米,即利用了第31类的延展空间。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想开一家自酿啤酒坊,应该申请哪个类别的商标?
答:需重点注册第33类(酒精饮料),同时建议补充第31类以保护使用的麦芽、啤酒花等原料的品牌权益。
Q2: 我的产品是预包装冷冻混合蔬菜包,属于哪一类?
答:仍属第31类,只要未添加调味料或进行深度加工(如油炸),保持食材原始形态即可归入此类,若后续推出即食沙拉版本,则需调整至第29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