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析
专利PPH(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即“专利审查高速路”,是各国或地区专利局之间建立的一种加快专利申请审查进程的合作机制,其核心目的是利用首次申请受理局(称为OFF)已完成的检索和审查结果,使后续在其他专利局(称为IFD)提出的相同发明创造的申请能够更快获得授权。
运作原理
当申请人在第一个专利局(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提交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并经过该局的实质审查后,若希望就同一技术方案向其他参与PPH项目的专利局(例如欧洲专利局E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等)申请专利时,可以基于首次申请的审查历史文件,请求启动PPH程序,后续专利局会认可前次审查中已做出的工作,减少重复劳动,从而加速本局的审查流程。
适用条件
项目 | 具体要求 |
---|---|
基础申请状态 | 必须是已经结案(如授权、驳回或放弃)且有明确上文小编总结的首次国家阶段申请 |
权利要求对应性 | 后续申请的权利要求需与基础申请中的至少一项权利要求具有完全对应性 |
新颖性和创造性认可 | 后续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及发明内容需满足目标专利局的法律要求 |
文件完整性 | 需按规定提交基础申请的审查意见通知书、检索报告等相关材料 |
主要优势
✅ 缩短周期:通常可将审查时间从常规的23年压缩至数月内完成;
✅ 降低成本:减少答复官方意见的次数,降低代理费用和时间投入;
✅ 提高确定性:借助首局的审查上文小编总结,后续授权概率显著提升。
典型案例对比
情形 | 传统流程耗时 | PPH流程耗时 | 效率提升幅度 |
---|---|---|---|
中美欧三地同步申请 | 累计约5~7年 | 最快可控制在2年内 | 节省60%以上时间 |
单件跨国延伸保护 | 单个国家平均18个月 | 加速后仅需6~9个月 | 时间减半 |
注意事项
⚠️ 不同司法辖区对“对应权利要求”的判定标准存在差异,需提前做好策略规划;
⚠️ 部分新兴领域(如AI算法)可能因技术复杂性导致PPH适用受限;
⚠️ 需确保所有提交材料的翻译准确性和格式合规性。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哪些国家的专利局参与了PPH项目?
A: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中国(CNIPA)、美国(USPTO)、日本(JPO)、韩国(KIPO)、欧洲(EPO)、加拿大(CIPO)、澳大利亚(IP Australia)等在内的40余个知识产权机构加入PPH体系,最新名单可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网查询更新。
Q2:如果首次申请被驳回,还能使用PPH吗?
A:可以,只要首次申请所在局给出了明确的审查上文小编总结(即使是驳回决定),该上文小编总结仍可作为PPH的基础依据,但需注意,若因新颖性/创造性不足被驳回,目标局可能会重新评估这些缺陷是否成立,此时仍需准备补充论证材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