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析
“tm”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定商标标识,而是一种通用的商业标记符号,它通常是英文“TradeMark”(商标)的缩写,企业或个人在将某个品牌、logo等作为自己的商标使用时,会在其后面加上“™”字样,用以表明该图案或文字是自己正在当作商标来使用的标识,起到公示和宣示的作用。
与“®”(注册商标专用权符号)不同,使用“tm”不代表该商标已经通过了官方的注册审批流程获得专用权,仅仅表示使用者有把这个标志作为商标注册的意图,并希望他人知晓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他人恶意抢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使用场景与目的
使用主体 | 常见情况 | 主要目的 |
---|---|---|
初创企业 | 刚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尚处于培育阶段,还未来得及申请商标注册。 | 提前占据市场认知,让消费者意识到这是专属的品牌标识,同时向同行传递信号,避免被轻易模仿。 |
个体经营者 | 经营特色小店、网店等,有自己的独特店名、商品名称想要保护。 | 低成本地建立品牌形象,为后续可能的商标注册做准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竞争环境。 |
准备拓展业务的公司 | 计划进入新领域,开发新产品线,相关商标正在申请过程中。 | 利用“tm”维持市场秩序,确保在新业务推广期间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不受干扰。 |
法律效力差异对比
对比项目 | 未注册带“tm”的商标 | 已注册带“®”的商标 |
---|---|---|
权利基础 | 基于先用原则和使用事实产生的有限权益,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部分法律条款保护,但力度较弱。 | 依据《商标法》享有专用权,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强有力保护,他人未经许可不得在同类或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 |
维权难度 | 举证责任重,需要证明对方存在恶意侵权及自身损失,赔偿额度相对较低。 | 维权程序相对简单,行政机关可直接查处侵权行为,法院判决赔偿更有利。 |
排他性 | 不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可能出现多个主体合法使用相同或近似标识的情况(只要未构成混淆)。 | 具有独占性,同一类别下只有注册人有权使用该商标,排除他人使用。 |
注意事项
- 不能替代正式注册:“tm”只是一种意向声明,不能代替向商标局提交注册申请的法律程序,若不及时注册,一旦他人抢先注册成功,原使用者将面临停止使用甚至更换品牌的风险。
- 规范使用位置:一般应标注在商标的右上角或右下角,字体大小适中,颜色与主商标协调,确保清晰可辨,不影响整体美观和识别效果。
- 地域限制:在我国,“tm”的使用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但在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标标识的规定各异,需遵循当地法律法规。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使用了“tm”标志后,是否就不用担心别人侵权了? 解答:不是这样的,使用“tm”仅表明你有将该标识作为商标注册的意愿,但它并未获得法律赋予的专用权,如果他人未经许可使用了与你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你不能像对待注册商标那样直接主张侵权并要求高额赔偿,你可能需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规定来维护权益,且举证难度较大、维权成本较高,为了获得更充分的法律保护,建议尽快完成商标注册流程。
问题2:所有的商标都可以加“tm”吗? 解答:理论上,任何你认为有必要作为商标注册并进行公示的标识都可以加“tm”,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以及声音等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殊行业的标识可能受到额外的监管规定约束,例如烟草制品的广告宣传就有严格限制;如果使用的标识违反公序良俗、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如姓名权、著作权等),即使加了“tm”也不能合法使用,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或代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