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产品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商标侵权产品指的是未经商标权人合法授权,擅自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在同类或类似商品上进行生产、销售的产品,这种行为侵犯了商标权人的专用权,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损害商标权人的商誉和经济利益。
二、构成要件
1、违法行为: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损害事实:行为导致了商标权人的财产损失或商誉损害。
3、主观过错:行为人明知或应知其销售的商品为侵权商品。
4、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三、判定标准

1、相同或近似性:被控侵权商品上的标识与注册商标在视觉、读音、含义上相同或近似,足以导致公众误认。
2、商品类别:被控侵权商品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属于同一类或类似商品。
3、混淆可能性:综合考虑标识的相似度、商品的关联性、消费者的识别能力等因素,判断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
四、法律后果
1、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2、行政责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3、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 如何界定“类似商品”的范围?
答案: “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产部门、消费对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一定共同性的商品,具体界定需参照《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并结合相关公众的一般认识进行综合判断,若区分表未涵盖某商品,则需基于商品的功能、用途等因素进行认定。
问题2: 销售不知情的侵权产品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 根据《商标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需注意,停止销售仍是必要的,且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完全免除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