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指专利权人通过书面合同将专利所有权或持有权有偿转移给他人,经登记公告后受让方成为新专利权人。
概念解析
“转让专利”是指专利权人将其依法拥有的一项或多项专利权的全部权利,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转移给受让方的法律行为,这种转移是永久性的,一旦完成相关手续,原专利权人将不再享有该专利的任何权益(如独占实施权、许可他人使用等),而由受让方成为新的专利权人,其核心本质是对“专利权属”的变更。
主要类型(按权利范围划分)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
整体转让 | 将专利的所有权利(包括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等)一次性全部转移给受让方 | 受让方获得完整的专利权,可独立决定如何使用、处分该专利;适用于彻底退出技术领域或战略调整的情况 |
部分转让 | 仅转移专利权中的部分权能(如仅允许受让方在特定区域/领域实施,或限制使用方式) | 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权利边界;常见于合作研发场景,保留部分控制权的同时引入外部资源 |
法定流程步骤
- 签订书面合同:双方需签署《专利权转让协议》,明确转让标的(专利号、名称)、价格、交付时间、权利义务等内容;
- 向国知局备案:提交《著录事项变更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文件(如双方身份证明、转让合同原件),缴纳费用;
- 审核与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材料合规性后,在专利登记簿上记载变更事项,并在官方平台公告;
- 生效时间:自公告之日起,受让方正式取得专利权。
关键注意事项
- 有效性核查:受让前需确认专利处于有效状态(未过期、未被宣告无效),可通过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验证;
- 权属清晰性:确保转让方为唯一合法权利人(无共有人未同意、无质押等权利负担);若涉及职务发明,需提供单位授权证明;
- 技术交底完整性:建议附带详细的技术资料(图纸、实验数据、生产工艺说明),避免因信息缺失影响实施效果;
- 法律风险防范:合同应约定违约责任(如隐瞒侵权纠纷时的赔偿条款)、后续改进成果归属等细节。
与许可使用的本质区别
对比维度 | 转让专利 | 许可使用 |
---|---|---|
权利转移程度 | 所有权完全转移,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益 | 仅授予使用权,所有权仍归许可方 |
期限 | 长期有效(直至专利到期) | 通常有固定期限(如3年、5年) |
再转让权限 | 受让方可自由再转让或许可第三方 | 被许可人一般无转授权利(除非合同特别约定) |
收益模式 | 一次性收取转让费 | 定期收取许可费(可能按销量分成) |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个人能否将自己名下的发明专利转让给公司?
A:可以,自然人作为合法专利权人,有权通过签订转让合同将专利所有权转移给企业法人,但需注意:①若专利属于职务发明(即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则需先取得单位的书面同意;②转让时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材料及专利证书原件供审核。
Q2:正在申请尚未授权的专利申请权能否转让?
A:可以,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均具有可转让性,但此时转让的是“期待权”(即未来可能获得的专利权),受让方需承担该申请最终不被授权的风险,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分担方式(如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