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商标属于第21类,主要包括家庭和厨房用小型手动器具、玻璃器皿等,该类别涵盖各种材质的杯子及饮水容器
核心类别——第21类(家用器皿)
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水杯”最核心的商标注册类别属于第21类【家庭用具及容器】,该类别涵盖的主要群组包括:
- 2101群组:“饮水用具”(如杯、壶、马克杯等);
- 2102群组:“玻璃制品”(若材质涉及玻璃);
- 2103群组:“陶瓷制品”(若为陶瓷材质)。
子类别 | 具体示例 | 适用场景 |
---|---|---|
2101饮水用具 | 塑料/金属保温杯、运动水壶 | 日常饮用、户外携带 |
2102玻璃制品 | 高脚杯、水晶酒杯 | 餐饮礼仪或装饰用途 |
2103陶瓷制品 | 马克杯、骨瓷茶杯 | 家居使用或文创衍生品 |
📌 关键点:无论材质如何(塑料、玻璃、陶瓷等),只要功能是盛装液体供人饮用的工具,均优先归入第21类。
扩展保护策略(多类别布局)
为全面防范市场风险,建议同步注册以下关联类别:
第35类【广告销售】
✅ 作用:覆盖电商平台入驻、连锁加盟招商及品牌推广活动,例如在天猫开设旗舰店时需提供此类别授权。 👉 包括细分项目:广告宣传、特许经营的商业管理、进出口代理。
第43类【餐饮服务】
✅ 应用场景:若企业计划开设主题咖啡馆或茶馆,提供现调饮品+配套杯具体验服务,此时需通过该类别保护实体门店经营模式。
外观设计专利补充
💡 特别提示:对于具有独特造型的水杯(如异形手柄、立体浮雕图案),可同时申请外观专利,实现“商标+专利”双重保护。
常见误区警示
错误认知 | 后果 | 正确做法 |
---|---|---|
“所有容器都能装水→随便选类别” | 被驳回或遭遇侵权纠纷 | 严格按功能匹配指南选择类别 |
“只注册主类别足够” | 无法阻止他人在关联领域搭便车 | 核心+拓展类别组合注册 |
“忽视材质差异的影响” | 导致部分同类产品未受保护 | 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拆分申请策略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的智能温控杯带有电子显示屏,是否需要额外注册其他类别?
答:需要!除第21类外,还应注册第9类【电子设备】(涵盖带芯片、传感器的产品),因为其已超出传统日用品范畴,涉及高新技术功能模块。
Q2: 定制企业LOGO的广告礼品杯该如何布局商标?
答:采取“双类别策略”:①第21类保障产品本身合法性;②第35类控制分销渠道,这种组合既能确权又能遏制未经授权的商业化使用,尤其适合作为促销赠品的场景